走出价格低迷,工资和房价是关键

走出价格低迷,工资和房价是关键

艺都花坊 2025-02-25 简单报 42 次浏览 0个评论

记者 闫桂花

价格低迷已成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一个长期现象。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续两年仅增长0.2%,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28个月同比负增长。在最新一期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上,与会学者表示,提高工资和房价,或是未来走出价格低迷的关键所在。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邹静娴副教授在论坛作主旨报告时指出,价格与当下一系列重要经济问题,比如“内卷”和产能过剩、资产负债表收缩等密切相关,同时和弱需求、弱预期的问题互为因果,并且不断螺旋式强化。

“稳物价优先要稳住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邹静娴说,而走出价格低迷的另一个关键在于促进工资-物价的正向循环。

CPI转正不意味着摆脱了价格低迷

CPI同比增速自2024年2月开始转正,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CPI同比增幅为0.5%,创去年9月以来新高。但经济学家强调,CPI转正不意味着摆脱了价格低迷,稳物价依旧任重道远。

走出价格低迷,工资和房价是关键

“价格特别是CPI价格要逐步往2%甚至有些国家是3%的目标靠近,才是真正意义上摆脱价格的低位,CPI大于0并不是一个最终的积极信号,如果只是零点几对整个改变老百姓的消费和投资的预期还是有掣肘的。”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说。

不仅如此,经济学家指出,CPI所描绘的通胀水平在现实中可能被高估。

邹静娴表示,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博斯金(Michael Boskin)的研究,CPI通常会自发地“系统性高估通胀约1.1个百分点”。原因在于, CPI是一个不变的篮子,但消费者在现实中可以做替代选择,此外,CPI数据没有考虑产品质量提升和新产品的出现。“这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能因为CPI转正而过早放松稳物价的努力,否则就属于半场开香槟。”她说。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教授也表示,在价格管理中简单地考虑CPI已经过时,价格指标应该是随着时代和环境变化的、综合的,是一个存量活动价格指标与增量活动价格指标相结合的广义价格指标体系。

“因此在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时,我们必须分析CPI、PPI、GDP平减指数、金融价格指数,特别是房价,我建议我们也要形成一个更为广义的价格指数,从而综合性地来衡量我们国家整个宏观状况的变化。”刘元春说。

稳物价的两个关键因素

在一系列物价中,房地产价格尤为引人注目。经济学家指出,由于房地产占中国家庭总资产的70%以上,其价格稳定对通胀预期影响显著。

“稳物价优先要稳住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邹静娴强调。

过去两年,为稳房价,从央行到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包括下调存量房贷利率、降低首付比例、取消限售限购、放宽预售资金监管等。不过,在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看来,当下的房地产市场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包括出清过剩供给、稳定房价以及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除了稳房价,走出价格低迷的另一个关键在于促进工资-物价的正向循环。

邹静娴以日本、美国的经验为例指出,物价形成机制有两步,第一步是供给面的冲击,这是“星星之火”,第二步是劳动力市场、物价、工资螺旋机制的形成,二者缺一不可。从难度上来说后者更难,因为这是物价得以延续上升的重要基础。而实现物价-工资的良性循环有赖于全社会对于产品涨价、工资上调意愿的提升。

刘元春进一步指出,价格治理需要的不仅仅是短期政策,还必须要有中期的结构性改革和大量辅助性工作,因为一旦出现持续性的物价低迷现象,就意味着市场出现了功能性失灵,意味着扭曲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仅通过短期刺激很难走出。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工资。

他以美国大萧条时期为例说,当时美国政府应对的方式之一就是稳定企业工资。不过,工资上涨需要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效率的提升相结合。只有通过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实现工资的可持续增长,并形成物价-工资螺旋机制,推动价格回升。

产业政策要慎用

邹静娴指出,产业政策在解决供给侧问题上效果显著,但在当前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其对需求端的刺激效果有限。“以往我们在逆周期调控中常用的产业政策,我们很擅长,但是它对于现在需求面的刺激效果可能是不佳的。”

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表示,政府产业基金在一些领域的过度介入可能导致产能过剩问题加剧。例如,在新能源等领域,政府的过度支持可能导致投资失控和产能过剩。“财政资金用于产业政策的问题,我们要认真思考,特别是在目前经济比较低迷的情况下。”他说。

伍戈指出,当前,在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量或销售量却没有相应减少,甚至还在增加。这一方面是因为疫情以来有很多补贴政策,导致某些行业价格失灵,另一方面,企业即使在产品售价低于总成本的情况下,只要售价高于可变成本,理性的选择还是会继续生产,以减少亏损。

他说,对于这种“量价背离”的现象,怎么做决策很关键,“到底是看量还是看价?如果要看量,中国生产这么强,通过生产法创造GDP是困难的,但如果真正要量价和谐,我们觉得今年可能需要有超常规的政策。”伍戈说。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开发测试用例,本文标题:《走出价格低迷,工资和房价是关键》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