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重大项目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近期,包括上海、合肥、天津在内的多个地区举行重大项目推进会,聚焦产业焕新、强链补链,助力经济增长。
据《新民晚报》周三报道,上海市2月12日召开2025年度市重大工程建设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重大工程项目安排。会议提到,2025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共安排正式项目186个,全年计划完成投资2400亿元,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科技产业项目方面,会议提到,全力加快科创中心建设,力争形成千亿投资量,确保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重点装备制造等项目按节点有序实施。
据《上海证券报》2月12日发布消息,合肥日前召开全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暨重点项目推进会。会议提到,2025年,合肥将持续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三大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能级,力争新能源汽车、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等跻身新的国家级产业集群。
产业规模方面,合肥力争新能源汽车产业营收规模突破5000亿元、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突破4000亿元、先进光储产业集群突破2000亿元、智能家电(家居)产业规模稳定在千亿元以上。
据《天津日报》11日发布消息,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10日主持召开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会议提到,要持续扩大产业投资,敏锐把握科技、市场、行业等发展趋势,注重与高手合作,集中精力招引当期支撑力强、未来成长性好的标志性项目,推动产业延链补链,提升城市产业密度和发展底蕴。
另外,会议提出,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用足用好“两重”“两新”等中央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落地,提升城市服务承载能力。
同一天,经济大省江苏也对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作出最新部署。江苏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两重”“两新”工作暨重大项目建设推进视频会提到,要狠抓项目开工建设,锚定“一季度开工率40%、上半年开工率75%、9月底前全部开工”目标和年度建设任务,加快手续办理、备齐开工条件、强化“穿透式”调度和“全周期”管理,加大金融、用地、用林、排污指标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全部按期开工、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会议同时提到,要加快推动“两重”建设,统筹好“硬投资”和“软建设”,加强谋划筹备,强化项目开工建设,并加快实施一批改革创新举措,探索形成一批长效制度机制,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